山西贫困村向红色旅游村的转型--以前啥都没有,现在乡村旅游经济再好不过了

2020-07-30 15:55   来源: 互联网

在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店子递村,72岁的黄根明,原村支部书记,一直致力于通过该村的红色文化促进该村的振兴。几年来,黄根明坚持在村里的一条名为"支路"的土路上来回走,向一群又一群的游客解释当地的红色历史。二十七号上午,记者到店子地村采访。黄根明穿着便衣,戴着草帽,手腕上裹着一条旧毛巾擦汗,还忙着在烈日下接受和解释。


滇池村旅游业是集革命传统教育、红色文化、红色旅游体验和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。吴俊杰摄。


店子递村三面环山,是通往太原东山地区的必经之路。70年前,这里曾是太原解放战役的"大后方",也是著名的"支部示范村"。据报道,黄根明每日的"支路"长2.3公里,是解放太原战役期间运送战地物资的重要通道。


改革开放以后,做出了特殊贡献的红山村渐渐寂寞起来。过去,店子地村,在干旱的情况下不能喝水,三天两头断电,受交通阻塞、干旱、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,到处都是杂粮、水果、蔬菜等,几乎都消化了。村民罗玉华回忆说:"为了赚钱,两个篮子装在自行车上,把山货运到太原晨曦市场。为了卖得物美价廉,他们不得不在凌晨两点离开。"说到过去,罗玉华遗憾的是,上学的大女儿因为贫穷而辍学。


随着新一轮脱贫工作的开始,Dianzidi村和革命老区的许多村庄一样,被认定为贫困村。该村700多人中,有149人被认定为贫困。与此同时,Dianzidi村也开始寻找办法,尽快脱下贫困帽。


为了振兴村庄,2009年当选村支部书记的石德螺栓引进了建材厂和石材厂,将该村的河道改造成水泥路,为村埋了一口深井,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;在阳曲县发展整个地区旅游业的契机下,店子递村提出了依托其独特的红色历史,打造"红色经典之旅"的脱贫发展规划。


2020年6月,太原市东西山旅游公路通车,该公路经过电滴滴村,带来了更多的游客。吴俊杰摄。


2009年,电滴滴村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村级"前支部纪念馆",2016年被太原市市委组织部指定为"阳曲县电滴滴精神红色教育基地"。同时,电滴滴村推出了"红色点滴"优秀课程和参与教育体验活动,主要内容是"看分院前厅,走在支部前面,走在分店前面,吃分店前饭,游览前村,提供身体支持",以提高知名度。


滇子滴村旅游产业是集革命传统教育、红色文化、红色旅游体验和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,通过扩大"红色旅游+"产业扶贫项目,发展农业音乐、农贸市场、采摘园等,使游客和学生可以在乡村消费,促进贫困人口收入的稳定增长。


记者了解到,2016年以来,店子地村已在380亩土地上投资600万元,建成设施130亩,其中温室50亩,拱棚80亩,采用集体建设模式和村民租金,将村民每户一户一分为二,温室年收入超过1万元,温室可达2万元;同时,80亩拱棚进入采摘区,使游客在农民棚内采摘,然后村统一向农民交纳采摘费。


石德螺栓告诉记者,村农家庭音乐是由贫困妇女使用的;剩余劳动力分布在农村集体产业中,有清洁工、护林员、维修工等;该村通过自办农贸市场,让农民把剩余的农产品批发到市场上。据报道,在过去的几年里,Dianzidi村已经接待了近5万名游客和100000多名学生。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前的2800元左右增加到目前的1万多元,村集体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。"2017年,整个村子都脱贫了。"石狗螺栓说。


2020年6月,太原市东西山旅游公路通车,公路经过滇子滴村,吸引了更多游客到该村,并计划在该村建立更大的产业格局。石端说,下一步,店子递村将为太原市民打造一系列农产品,如小米、腌菜和其他农产品,使村民的年收入翻一番。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经济合作社,将所有传统产业整合起来,把该村变成太原市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。




责任编辑:萤莹香草钟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大咖娱乐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